最近接触到一个公司破产的案例,主角就是佳通科技(苏州)有限公司(本文简称“佳通科技”)。因为本人从事信用工作,调查了一些这个公司的资料,对这个公司的破产背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。公司是因为资不抵债,才会破产。如果我们是这家公司的债权人或者股东的话,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应收账款会变成呆坏账,对他的投资也会有损失。
那么,这个公司为什么会破产?
佳邦环球控股有限公司(本文简称“佳邦控股”)注册于开曼群岛,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。佳通科技是她的全资附属子公司。当子公司出现问题时,很可能是母公司本身出了问题。当我们查看佳邦控股的业绩公告,相比与2007年,2008年财政年度公司经营是困难的一年。2008年,这个集团营业额比2007年下降了61%,销售成本下降了51%,亏损总额2800万美元。其中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有2600万美元,较2007年增长了330%多。这也是亏损的主要原因。而这家公司又是中国柔性印刷线路板业内的主要企业,我们可以推测,中国整个柔性印刷线路板行业出现了问题。这个行业的上下游也会出现问题。
我们可以从现金流量表来分析佳通科技。任何企业的现金流分成三块:经营、投资和融资。在这三块中,任何一块现金流出现问题,都会影响其他二块,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。2008年,佳邦控股的业务下降是由于一个主要客户所占市场份额的下降,也就是其经营层面出现问题。银行同时又缩紧其信贷额度,在融资上产生现金流波动。由于金融危机,公司也不太可能在股市上增发股票,也融不上钱。于是,企业的血液——现金流紊乱,导致佳邦控股不得不选择附属子公司佳通科技的破产。
在这里,银行扮演着落井下石的角色,而非雪中送炭。
事实上,这个公司的主要客户就是摩托罗拉。全球手机业务,中国市场是最大且发展最快的,而摩托罗拉近些年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直线下降。这种下降也造成摩托罗拉的上游企业的市场份额下降。佳通科技的资金是从港台地区的金融机构借的,而非内地金融机构。在经济危机中,摩托罗拉也是受到重创的企业。象佳通科技这样的企业,跟随大型跨国公司的配套中国市场企业,有很多。
金融危机对那些跨国企业的影响有大有小。原来认为这些伴随跨国企业进来的企业风险很小,融资余地很大,但这次金融危机,他们已经不行了,融资余地很小。
这些公司出现问题如何解决?中国企业有三种类型,国企、外企和民企。在中国的外企和民企中,类似佳通科技这样的企业有很多。他们一是跟着国际市场,如国际500强走,其次他们的融资渠道在国内是非常少的。佳通科技是一家台资企业,与中国内地的金融机构很少有资金方面的借贷关系。
由于有信用隔阂,港台澳企业在祖国大陆的经营过程中,很少与内地的金融企业有来往。由于内地的金融管制,我们对这些企业的放贷也是比较少的。当然,有个别企业会得到内地金融机构的大量支持,甚至资产负债率达到80%以上,但是大部分企业是得不到这样的贷款的。金融管制和信用偏好,造成内地的金融机构主要还是和国有企业有一定的金融往来。
我们现在可以对国内的外企、民企有一个概括。这些中小企业,他们现在很痛苦,因为他们市场在外面(面对大型跨国公司),金融也在外面。而国企,市场有海外的,但是大部分在本土,国企的金融也在本土,所以当金融危机甚而经济危机来的时候,对企业的影响会不一样。
这个时候,我们认为在中国土地上面,对这三类企业,中国政府的扶持力度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。外企和民企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很大,国企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。而现在我们提出的政策,包括4万亿元等财政计划,主要收益方是谁呢(甚至还有一些挤出效应)。这个时候,外企和民企是最需要中国本土金融业给予支持的时候。而目前金融业与我国政府出台的很多政策,还是更多惠及本地的国企。虽然有些为大型国企做配套的上下游中小企业会有帮助,但这样的企业依然有限。
在江浙一带有很多这样的民营企业,金融风暴来了以后,受到很大冲击。从佳通科技公司的情况看,我想金融危机的第二波已经呈现了。而中国政府所给一种政策,还比较难以达到引导和支持这些非国有中小企业的层面。这些企业对中国本土又是有帮助的和正面效果的,但我们还支持不了这些企业。
我们来看看佳通科技被法院强制执行的判决。
从表中可以看见2007年7月19日,佳通科技公司被法院判决偿还人家1万多元钱。其实这就是一个信号,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尽量避免官司,这么大一个企业连一万元都拿不出来了,意味着什么?到了2008年被法院判决执行案件的数量开始增加,也就是偿还金额也开始加大。2009年1、2月份偿还金额更大,就可以看出佳通科技的对外偿付出现了问题。至2009年3月9日宣布破产,这也表示金融危机对我国类似企业的巨大危害性已经显现出来。
事实上,在2007年金融危机开始时,这些企业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,即过度扩张、产能扩大。根据佳邦控股2006年9月的公告,“将用于发展中国北部厂房所得款项净额的金额更改为用于苏州的HDI PCB及软硬结合板生产厂房二期发展工程,金额为14,600,000美元。余下约2,000,000美元的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以购置机器及设备,以提升苏州厂房组装电子组件模块的能力及支持完成制成品。”遇到金融危机以后,我们可以想象对佳邦控股是怎样的一个严冬。如果类似企业通过这次危机能够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,如风险管理等,也算是企业成长的代价吧。
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帮助这些企业度过寒冬?他们在中国内地生产、纳税、提供就业机会……这些企业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民族企业,政府在帮助他们的同时,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。
我们以前界定是否民族企业,主要以股东方、经营者、客户、员工甚至经营地等来区别,这是印象派。其实,只要她对中国民族有益,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益,就是民族企业,这是抽象派。
中国政府的市场管理需要从印象派转变成抽象派,从理念开始。